(資料圖片)
近日,走進位于安徽含山昭關鎮潭泉行政村鮑莊自然村境內的稻蝦養殖基地,工人們正撐著小船收網取蝦。伴著地籠的拉起,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小龍蝦躍入眼簾。
“年紀大了,外出不好找工作。現在不用出遠門,就可在家門口務工,一個月還能賺3000多元,真是太開心了。”正在忙著撒網的村民丁昌明樂呵呵地說。
“現在每天能收捕100多斤,后期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產量還會不斷增加。我們養出來的小龍蝦個頭大,肉質緊實、味道鮮甜,很受市場歡迎,有固定商販上門收購,供給含山本地和周邊城市。等6月捕撈小龍蝦后,將稻田排水,蝦會順著水流進水溝里,再種上優質稻,水稻長結實后再放水漫田,龍蝦又順著水流爬到稻田里,跟著水稻一起生長,不用添加肥料,就可生產出原生態有機稻米。”昭關鎮潭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成兵介紹說。
一個好產業,就是一條致富路。“以前村里都是種植傳統水稻,產業單一、效益低,不少村民都外出務工不愿意種田。今年年初我們共投資50多萬元,流轉了本村和周邊村民260多畝田地,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積極創新發展思路,探索實施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蝦雙贏’新‘豐’景。”昭關鎮農技站負責人介紹說。
好山好水好龍蝦,稻蝦共作富農家。昭關鎮依托鎮內建設的小龍蝦深加工項目基地,在小龍蝦品質以及深度加工上下功夫,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昭關龍蝦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賦能鄉村振興。(張莉)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