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珍玉
長久以來,盲人按摩是視障者最主要的就業渠道和首選職業,因此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吁,將盲人按摩納入醫保,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為盲人就業和盲人按摩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而國家醫療保障局今年3月的最新答復稱,目前將盲人按摩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存在一定困難,主要是盲人醫療按摩的身份屬性不明確。
(資料圖)
多數盲人按摩店是工商注冊保健機構
“要是盲人按摩能進醫保當然好了,這樣患者對我們的服務更信任,費用也能報銷一部分,大家就更愿意來,回頭客肯定也會增多,對視障者就業是大紅利呀!”黑龍江省伊春市盲人按摩師孫玉峰激動地對記者說。他開辦“康樂盲人按摩所”已經25年,一直都只有兩位師傅。當年,孫師傅因為工傷不得不辦理病退,多虧市里開辦盲人按摩學校,畢業后取得初級中醫師證和高級盲人按摩師證,便開辦了這家按摩所。主要幫顧客解決一些骨關節問題,每天有三兩客人惠顧,多是常年積累的回頭客。
孫玉峰認為,“盲人按摩進醫保”這個目標比較遙遠。他說,目前取得盲人按摩師資格的人,只能申請工商注冊盲人按摩保健機構,并非醫療機構。盲人按摩師的醫療作用想被認可的前提是,通過醫師資格考試。更糟糕的是,工商注冊的保健機構準入門檻太低,有的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培訓或任何資質考試,市場亂象很多。“盲人按摩師沒有花哨的噱頭,反而競爭不過。況且,一旦在工商注冊,就算是個體經營者了,視障者的低保補助就會取消,很多盲人按摩師不愿意掛牌,擔心經營不善的話難以維持生計,得不償失。”
6月初,記者走訪了北京市朝陽區一家盲人按摩院,同樣是非醫保定點報銷機構。開辦者張先生是一位視力健康者,說起聘用視障者開按摩院的理由,他十分感慨:“視障群體是所有殘疾人中最困難的,不少后天失明的殘疾人,多年都未能走出家門一步。按摩院就像是這些視障者工作和生活的窗口,是他們融入社會、找到生活新希望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的盲人按摩師都特別珍惜自己就業的機會,按摩也更用心,多年來顧客口耳相傳,口碑一直很好。”
一位剛為顧客按摩完腰椎的盲人按摩師告訴記者,現在全國各地都開辦了盲人按摩大中專技術學校,也開辟了全國殘疾人就業服務遠程培訓平臺,但畢業后仍被看作非醫療人員的“雜牌軍”。他有一位朋友此前參加過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最終拿到了盲人醫療按摩資格證,但找工作還是很難,既進不了公立機構,也沒有經濟實力開按摩館,最后還是找的養生館打工。
剛接受了腰椎按摩的馮女士說:“我也去過公立醫院做按摩,醫保確實能報銷,一次只需要花二三十元,但因為治療時間限制,十幾分鐘就按摩結束了,最后也沒什么效果。來這里按摩,通常是一個小時起步,師傅也很專業,效果不錯,就是費用確實高不少,一次要花將近二百元。”
進醫保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1.2萬多名盲人醫療按摩師,開辦了1000多所盲人醫療按摩所,但只有約三成納入醫保定點機構,其余七成僅為工商注冊的保健機構。目前,全國僅有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省份的個別地市有允許盲人按摩機構納入醫保的政策,絕大多數省份均未出臺相關政策,深究原因,卡點重重。
黑龍江省伊春市醫保局醫藥機構準入政策辦公室工作人員陳鳳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伊春市醫療保障局按照省、市定點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和準入條件來審批執行,有嚴格要求,盲人按摩院要納入醫保還不能實現,因為從業人員的身份和機構屬性不符合。如果沒有衛生部門頒發的醫生執業證書、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就不算醫療從業人員。目前盲人按摩師證書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頒發的職業技能證書,盲人按摩所都是工商注冊,服務內容是保健性質,不是醫療性質,不屬于醫療機構準入范圍,也就談不上納入醫保了。
據記者調查了解,普通的盲人按摩所要納入醫保需要一系列的步驟,具體如下:
首先,盲人要具備盲人醫療按摩師資格證書。視障者從按摩學校畢業,要獲得盲人醫療按摩中等專業及以上學歷,然后必須通過國家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獲得盲人醫療按摩證。自2010年開始,全國定期組織統一考試,但有些地方要求考生必須有特殊學校畢業證,后天失明的視障者可能因為沒上過特殊學校而失去報考資格。
其次,盲人醫療按摩師的身份歸類。根據2009年出臺的《盲人醫療按摩管理辦法》,獲得盲人醫療按摩證后,盲人醫療按摩師為衛生技術人員,但沒有再細分其為醫師、技師、護師、藥師中的哪一類,衛生健康行業電子化管理系統人員數據庫也沒有盲人醫療按摩人員選項。如果想考執業醫師資格證,難度極大,不只是參加盲文考試讀寫速度慢的問題,接受過高等醫學院校教育的畢業生通過這個考試都有難度,對于沒有在醫學院校進行專業學習的盲人來說,困難可想而知。
再次,滿足開辦醫療按摩診所的要求。我國《中醫藥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視障人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資格的,可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提供醫療按摩服務。但各地衛生部門對視障者開辦醫療診所的要求多為“至少要有1名按摩師從事醫療按摩活動2~5年以上。”現實中,很多視障者從大中專按摩學校畢業后,很難進入正式的醫療機構工作,這導致盲人按摩師根本無法與中醫學院畢業生(健全人)競爭,日后想申辦盲人醫療按摩機構就更有難度了。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的盲人按摩機構,都沒有申請醫療機構注冊的資格。
“適當放寬盲人按摩師辦醫療按摩診所準入條件”
“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山東省濱州市殘疾人就業指導中心科員商建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2007年以來,為了幫助殘疾人就業,濱州市殘聯為殘疾人開辦了各類職業培訓班,殘聯也提出幫助盲人按摩納入醫保的建議。這引起市委領導高度重視,后續出臺了《關于將盲人醫療按摩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的通知》,組織了市醫保局、市衛健委、濱城區審批局、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等負責人一起開會協商,并委派相關業務科室上門進行專業指導,但截至目前,山東省濱州市已開辦85家盲人按摩機構,安排190余名盲人就業,其中49名盲人取得醫療按摩資格證書,僅2家按摩機構納入協議管理,可醫保報銷。
商建德說:“培訓一個人,穩定一家子。盲人醫療按摩服務不僅是中醫藥服務的有益補充,還為視障者就業、創業帶來了希望。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溝通協調,推動適當放寬盲人按摩師申辦醫療按摩所準入條件,幫助更多盲人就業和創業。”
華中師范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副教授王超群說,盲人按摩能否納入醫保,不單是醫保問題,涉及衛生部門、醫保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殘聯等多部門的協調推動。盲人按摩人員的身份是否是醫生,存在較大爭議,其提供的服務是否是醫療服務,還是帶有休閑性質的保健服務,也不明確。所以,重點是從醫療健康的角度獲得準入,即必須驗證盲人按摩治療效果明確,安全可靠,這才能順利進入下一步,申報按摩所的醫療機構資質。醫保診療服務的目錄制定權在各省,如果想推動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已經在醫療機構執業的盲人按摩師入手,拿出醫學證據,論證納入醫保的必要性,從中醫診療服務的視角,看能不能推動納入,否則僅僅從“視障”“殘疾人”的共情角度,很難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