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記憶力下降是衰老的一種表現,例如,年紀大了以后,容易丟三落四、忘記自己要做什么、記不清最近發生過什么、忘記回家的路等。在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人們往往認為是正常的,因為人難免會記錯,或是遺忘,殊不知,這些被忽視的現象,竟是老年癡呆和認知障礙的早期表現。
老年癡呆不僅對患者是一種折磨,對照護者也是非常大的挑戰。因此,對于老年癡呆的早期識別及治療,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
(相關資料圖)
老年癡呆的特征
什么是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是一種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常發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該病的人會逐漸喪失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和工作社交能力,逐漸與社會脫軌。記憶力逐漸下降,忘記回家的路、忘記親人的名字,甚至不認識任何人,并且逐漸失去理解能力,性格也會慢慢改變,可能會變得多疑、煩躁。
癡呆分為兩個階段
老年癡呆起病經常會被忽視,它是進行性發展的,主要表現是認知功能減退和非認知性神經精神癥狀。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癡呆前階段和癡呆階段。
癡呆前階段表現出來的是記憶力輕度損傷,學習新知識和記憶舊知識的能力逐漸下降,但是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由于自理能力暫時較強,可能會出現遺忘,這些情況正常人也會出現,所以更容易被忽視。
癡呆階段有三個程度——輕、中、重度。輕度癡呆最先出現的是遺忘常做的事情,遺忘一些發生較久的事,部分人還會出現在外面逛街時突然忘記回家的路;會出現一些人格方面的障礙,如暴躁、易怒、多疑、自私等。輕度癡呆已經對正常生活產生影響,在外突然忘記回家的路,產生的慌亂和無力感非常強,可能慢慢會導致患者不敢出門,也怕給身邊人帶來麻煩,長期待在家中,自己的情緒和身體逐漸變差,感覺生活無味,對生活逐漸喪失希望。中度癡呆,上述表現加重,且出現一些明顯的人格改變。重度癡呆,已經基本喪失自理能力,無法照顧自己,各種事情都要別人的協助才可以完成,逐漸失去溝通能力,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漸變得不說話,且長期臥床,非常容易出現便秘、壓瘡、肺部感染等,最終出現各種并發癥而喪失生命。
致病原因與應對措施
致病原因
對于老年癡呆確切致病原因尚未明確,但是有幾種因素會使老年癡呆的發生風險增加,并最終導致腦內神經細胞萎縮甚至死亡,或者是細胞之間信號傳遞出現異常。
1.年齡
年齡是老年癡呆最大的危險因素,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年齡越大發生風險越高,老年癡呆不是正常衰老的表現,所以鼓勵年齡接近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進行相關篩查,盡可能早地發現老年癡呆的前期癥狀。
2.家族傾向
如果父母及兄弟姐妹中出現老年癡呆,自己及相近的成員患該病的風險也大大升高。癡呆還與一些特殊疾病有關,許多患唐氏綜合征的人會同時患老年癡呆。此外,女性相對于男性更容易患老年癡呆,并且絕經和雌激素缺乏也是老年癡呆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對于絕經期女性要定期采取相關檢查,并且可以做一些對抗訓練來預防老年癡呆。
3.教育水平低和缺少社交
如果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能正確排解,同時缺乏社交,容易使老年人的心情逐漸變差,無法與同齡人保持一致。
4.慢性病
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所以,一旦有這些慢性病一定要及時控制,這些慢性病可能無法治愈,但是可以將其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慢性病控制不好,不僅可能導致老年癡呆,還可能會誘發其他并發癥,慢性病基礎上的并發疾病在治療時是非常棘手的,因為許多藥物可能無法正常使用,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慢性病。
5.不良生活方式
情緒不佳、睡眠不足、吸煙或長期接觸二手煙等,可能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老年人可能在退休后感覺自己缺乏歸屬感,也可能是因為贍養問題而沒有安全感。可以讓老人報老年大學,鼓勵他們出去與同齡人交流,一起跳舞、一起散步,讓他們能夠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社交圈。
及時進行干預
當身邊老人出現老年癡呆癥狀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要重視,多觀察老人的行為,要盡可能包容他們,發脾氣或者多疑很可能是因為疾病導致的,他們自己也深受折磨。為了防止老人走失,可以給他們隨身攜帶身份信息,上面寫清楚聯系人的電話及家庭地址,也可以佩戴定位手表,能及時知道他們的位置,也能與他們進行通話交流等。及時帶老人去醫院進行干預,及時進行早期治療,這對于延緩老年癡呆的疾病發展進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內容僅供健康科普使用 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來源:健康天津
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公眾號 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訂閱號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