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釘眼望湖亭,烘以殘陽柳。中興數人物,都在啼鴉口?!边@首《渡湖至吳城》出自陳三立,雖然用筆簡潔,卻寫出了作者的家國之思。4月27日,記者來到修水陳門五杰故里,實地了解近代“同光體”詩派領袖人物陳三立。
陳門五杰故里
據了解,同光體是清末同治、光緒年間中國詩壇的一個著名詩派,“同光體”內又分為三個支派,其中一支被稱“贛派”,以陳三立為代表。他們都以宋詩為師范,宗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楊萬里、陳師道等為師。陳三立早年襄助其父陳寶箴在湖南維新變法,提倡新學?!拔煨缱兎ā焙?,他一心致力于詩,寫出《渡湖至吳城》《城北道上》《園居看微雪》等多部優秀作品,他主張寫詩既要借鑒傳統又要創立自己的風格,他是近代“同光體”詩派的領袖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
陳三立的作品
陳門五杰故里位于修水縣寧州鎮竹塅村,“陳門五杰”是對修水文化世家陳寶箴一族五位杰出人才的美稱,分別是中國近代政治改革家、湖南新政倡導者陳寶箴,晚清維新四公子之一、同光體詩派領袖、愛國詩人陳三立,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陳衡恪,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史學大師陳寅恪,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