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輝健康董事長兼CEO朱葉青。圖片來源:2023年西普會官方
成功“摘B”后,“中國癌癥早篩第一股”上半年業績盈喜。
(資料圖)
諾輝健康(06606.HK)發布的正面盈利公告顯示,預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將錄得經調整凈溢利逾4500萬元,而2022年同期則為經調整凈虧損1.062億元,這是諾輝健康首次錄得12個月經調整凈溢利(即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針對公司扭虧為盈的原因,諾輝健康在公告中提到,主要與公司產品商業化進程有關,另外公司的營銷成本、管理成本及研發成本做了預期成本控制。
“公立和私營醫療機構、保險、連鎖藥房、互聯網平臺等均是諾輝健康鋪開拓銷售的渠道,大家經常會問,常衛清為什么能拓展多元化的銷售渠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以嚴肅醫療為根基,完成扎實的臨床驗證和嚴格的合規,才具備消費醫療產品營銷的潛力。”8月10日下午,諾輝健康董事長兼CEO朱葉青在第十六屆西普會——中國健康產業(國際)生態大會期間發表演講時表示。
諾輝健康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多組學癌癥篩查技術創新與管線開發,2021年2月18日登陸港交所。2023年3月,諾輝健康成功“摘B”,成為港交所第七家成功“摘B”的18A生物科技公司。
目前,諾輝健康旗下有兩款結直腸癌篩查產品(商品名:常衛清、噗噗管),以及一款幽門螺桿菌檢測產品(商品名:幽幽管),均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并開始正式商業化。
此前披露的正面盈利公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諾輝健康的收入總額預期將介乎8.00億元~8.3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7.7億元,同比預增254.2%~270.8%;毛利預期將介乎7.30億元~7.54億元,同比預增294.6%~307.3%;毛利率預期將介乎87.3%~94.3%,較去年同期的82.0%呈上升趨勢。
諾輝健康在公告中解釋稱,其收入總額及毛利增加主要是因為集團產品(即常衛清、噗噗管和幽幽管)的收入及毛利增加,整體毛利率提高主要是因為集團產品的毛利率均有所增加。
不過,從目前整個腫瘤早篩行業來看,如同諾輝健康一樣推向商業化進程并成功盈利的公司并不多。
腫瘤早篩,是指針對表面健康、尚未出現明顯異常癥狀的目標人群,進行早期癌癥和癌前病變的篩查。
2015年左右,國內腫瘤早篩行業開始起步,吸引了如泛生子(GTH.US)、貝瑞基因(000710.SZ)、鹍遠生物等多家企業進場。根據燃石醫學(BNR.US)招股書,國內癌癥早篩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184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289億美元,CAGR為4.2%。
盡管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腫瘤早篩行業仍處于早期階段,而商業化一直是癌癥早篩行業面臨的普遍困境之一。
癌癥早篩公司有兩種商業模式,分別為IVD(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和LDT(實驗室自建檢測項目)。IVD模式是指把經過藥監部門審批注冊的醫療器械和試劑盒產品提供給醫療機構;而LDT模式,即實驗室研發診斷試劑,系指尚未獲得產品注冊,僅在實驗室內部研發、驗證和使用的體外診斷項目。
有IVD行業資深人士曾對時代財經坦言,“目前在早篩賽道的企業,大部分產品仍然處于前期研發或臨床驗證的階段,商業化也處于較低的狀態。”
截至目前,國內僅有諾輝健康的常衛清正式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這是國內僅有的一張IVD-體外診斷產品三類醫療器械癌癥早篩許可證。
朱葉青在演講中指出,獲批過程是很漫長的,可能長達10年,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在正式獲批拿證之后,打好嚴肅醫療的根基,產品銷售渠道才能快速鋪開上量。
“雖然目前國家已經給了IVD產品相關支持,但是一款產品要想進入到公立醫院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很多醫院需要對產品做性能驗證,經專家團評審最后到招標采購、錄入系統等,一般來看,進入普通三甲醫院平均要一年以上,標桿性醫院則需要三年左右。”朱葉青表示,“相對來說,民營醫院受限較小,進展更快,但進入公立醫院更有助于確立品牌的臨床價值,對其他渠道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標桿意義。”
諾輝健康布局了TO C端和TO院端兩種方式。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醫院渠道已成為常衛清的最大收入來源及增長最快的渠道,其次是TO C渠道,最后是體檢中心。
朱葉青認為,就中國市場情況而言,并非普羅大眾都能快速接受并使用腫瘤篩查產品,因此諾輝健康希望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快速找到第一批種子用戶,即通過渠道找用戶。
“通過互聯網渠道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健康意識的市場培育,進而驅動種子用戶主動找產品,結合兩種方式,最終沉淀為私域用戶,推動自發的購買行為以及持續的復購,助力實現消費群體的指數級增長。”朱葉青表示。
據諾輝健康發布的2023年618全平臺戰報,公司拼多多旗艦店首戰618實現檢測試紙類目銷售額冠軍,京東渠道、天貓渠道所在品類銷售額和行業雙排名第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