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持續高熱
加上出入境頻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我國南方城市
登革熱防控風險和壓力較大
目前對登革熱的
主要預防手段是防蚊滅蚊
每年從5月開始
一直到10月都是蚊子肆虐的季節
怎么和蚊子“血戰到底”
避免感染疾病?
快來記住這些“錦囊妙計”
???
登革熱有多“熱”?
1
登革熱是什么病?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主要“活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其是在東南亞、南亞、南美洲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伊蚊叮咬登革熱病人或無癥狀感染者后,病毒在蚊體內大量復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會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沒有伊蚊叮咬,病毒一般是不會由病人直接傳染給其他人,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
2
怎么知道自己得沒得登革熱?
有這幾種“顯眼包”癥狀需謹慎,聽說因為感染了會劇烈疼痛,又被稱為“斷骨熱”,想想就有點可怕!
熱:登革熱的首發癥狀一般是發燒,通常持續3~5天可降至正常,有些人是低燒,有些人高燒可達40℃。
痛:感到頭痛、眼眶痛、肌肉與骨關節痛,全身乏力。
紅:可能出現面、頸、胸部潮紅,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牙齦等無端出血等。
疹:皮疹分布于四肢軀干或頭面部,為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
其他: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感染登革熱后癥狀輕或無癥狀,僅少數患者會發展為重癥,表現為嚴重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會死亡。
3
所有人都有可能得登革熱嗎?
各年齡人群普遍易感。
老人、孕婦、嬰幼兒,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腎病、消化性潰瘍、哮喘等基礎疾病患者,以及有免疫缺陷者感染后較易出現嚴重癥狀。
目前尚無疫苗可以預防登革熱,也無特效治療藥物,以對癥治療為主。
無伊蚊,無登革熱
想要將登革熱拒之門外
防蚊滅蚊是最重要的手段
暑假出境游,帶上“九字訣”
???
出國旅游“九字訣”
出國前:“三準備”
1.了解當地登革熱疫情。
2.準備寬松、淺色的長袖衣褲。
3.準備含避蚊胺、避蚊酯成分的驅蚊劑。
4.容易出汗的人要及時擦去汗液,運動后要盡快洗澡,少用香水、潤膚露等化妝品,少穿黑色衣服。
旅程中:“三注意”
1.注意防蚊叮咬
身體裸露部位涂驅蚊劑,并及時按說明補涂。
出汗后及時洗澡,保持皮膚清爽。
蚊蟲出沒頻繁時,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地逗留。
進門前拍打衣服,看看身上有沒有蚊子再進門。
盡量待在有紗窗、紗門的環境中,睡眠時使用蚊帳、蚊香。
2.注意防蚊孳生
清理居住地室內外積水,避免孳生蚊蟲。
3.科學止癢,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剛被蚊子叮咬時:用冰塊冷敷或者輕輕拍打,再涂抹清涼油等外用藥物。一般來說被咬后15分鐘瘙癢感就會明顯消退。
局部起大包時:可以把濕毛巾放入冰箱后敷在被叮咬部位上,每2~3小時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
已經紅腫發炎、潰爛時:可使用紅霉素軟膏等預防感染,如伴有發燒、寒戰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4.注意及時就醫
如出現發熱等癥狀,請立即就醫。
歸國后:“三留意”
入境時留意,若出現發熱立即向海關申報。
歸國后14天內留意,若出現發熱立即到正規醫院就醫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誤病情導致重癥。
留意清除居家積水和蚊蟲,保護家人健康。
暑假出游需防護
日常防蚊、滅蚊也很重要
關鍵還是“九字訣”
???
日常防蚊“九字訣”
清積水
換:水生植物定期換水(每3~5天換水一次)。
清:及時清理飲水機、花盆底托等積水(每3~5天清理一次)。
翻:閑置、廢棄容器需清除或翻倒過來。
養:水缸、魚缸等適時放養魚類(每周清洗1次)。
注意:清積水時發現有蚊幼蟲孳生的,不要倒在下水道中,可就近倒在干燥的平地上。
清垃圾
室內保持通風,避免潮濕。
常打掃,保持家中干凈衛生。
做防護
裝:家里安裝紗門紗窗和使用蚊帳。
滅:適時使用蚊香、電蚊拍、殺蟲噴霧劑等進行驅蚊。
目前我國各年齡段的人群
對登革熱都易感
如果被蚊蟲叮咬后
發現自己出現疑似癥狀
要及時到醫院發熱門診
進行排查診治
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福州衛生健康
編輯:楊譞
審核:汪晶晶
監制:黃益升
總監制:卓文軍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