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實習記者 胡謙
雪豹,作為亞洲高山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素有“雪山之王”的稱號。為了給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及保護地主管機構提供交流平臺,6月2日-3日,擁“豹”未來-2023雪豹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會上,如何借助AI技術加強對雪豹的保護、AI技術在動物保護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等,成為與會者關心的議題。
自2009年,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雪豹以來,對于此物種的各項調研便逐步展開,到了2017年,該保護區又首次提出“雙旗艦物種”,將雪豹與大熊貓歸于同等重要地位。
騰訊守護雪豹計劃技術志愿者黃湘琦表示,對雪豹個體完成AI識別并實現追蹤,是對這個物種的有效保護,能提升雪豹的生存安全性。
然而在黃湘琦看來,完成這個目標難度很大。首先,需要收集擺放在多個點位的紅外相機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統計和分類。分類有三個步驟,主要包括數據中篩選出有動物出現的照片,在照片中判斷出不同的物種以及在同一類物種中識別動物個體特征,貼上專屬ID。
看似簡單的操作,執行起來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黃湘琦稱,“對所有的紅外相機中一年時間內的數據完成處理,需要大量工作人員耗費半年時間?!?/p>
面對大量數據,也許有人建議直接使用AI系統實現篩選,節省人力成本。對此,黃湘琦表示,AI系統需要人為輸入大量數據進行訓練,才能準確識別物種。
訓練AI系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在未來,實現全自動化AI系統識別,是一個趨勢。目前,黃湘琦和部分科研機構專家共同探討過,對雪豹可以通過對其身體部位的紋理特征進行自動化判別,進一步提高對個體識別鏈路的效率。
上一篇:世界熱推薦:波普藝術的定義和特點(波普藝術的風格特點有哪些)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