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永湖車載玻璃項目一期廠房已經建好投產,二期很快開工建設,總投資預計達到50多億元,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車車載玻璃廠之一——近期,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下稱“伯恩”)永湖基地傳來好消息。
【資料圖】
伯恩重倉布局,持續看好惠陽,以又一次重磅增資擴產為惠陽的營商環境投下了信任票。自2008年伯恩入駐惠陽以來,扎根發展,堅守15年,累計增資擴產29次,建成4個生產基地,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從一個小廠成長為年產值突破600億元大關的大企業。
不只是伯恩,惠陽一批本土企業成長勢頭強勁,以投資、增產等行動堅定在惠陽發展的信心,表明看好惠陽未來的發展。惠陽也不負企業期待,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通過“企業倍增計劃”等,每年新增3000萬元區級財政預算用于扶持企業發展,培育本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南方日報記者藍單通訊員陳丹娜
堅定扎根惠陽
伯恩完成29次增資擴產
伯恩永湖基地,車載玻璃產品已經開始出貨,被運往各地,裝載在多家品牌智能汽車的儀表、中控、后座娛樂上;與此同時,伯恩淡水、秋長、三和基地機器不停,源源不斷地將生產的手機屏幕、觸摸屏供應給全球各大知名手機品牌……從1個廠房到4個生產基地,從2009年投產時的2.8億元產值到2022年突破600億元產值,伯恩落戶惠陽已經15年,這是伯恩產業版圖快速擴張的15年,也是企業與地方攜手共進的15年。
“我到過全世界很多地方,覺得還是祖國好,人才多、地方大、環境優。而在祖國,我最喜歡惠州,所以我們公司主要的制造都在惠州。”香港企業家、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在一次采訪中說道。
伯恩光學創辦于1989年,彼時,是一個有100余人的小工廠,接的是為機械手表生產表面玻璃的活,后來嗅到智能手機發展商機,業務轉為主要生產手機玻璃蓋板。2008年,出于適應業務擴張的需要、降低成本等考慮,伯恩轉戰惠州惠陽,自此開啟了新發展時代。
2009年在惠陽投產當年,伯恩光學的產值僅2.8億元。2013年,伯恩光學在全球率先成功開發及推出智能手機3D玻璃蓋板,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隨后便以每隔兩年增加100億的速度增長,2022年產值突破600億元大關。
15年來,伯恩在惠州惠陽成立了3家公司,累計完成29次增資擴產,據不完全統計,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現已發展成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生產工藝及設備最先進的手機屏幕生產企業之一,是站在全球各大智能手機巨頭背后的“隱形冠軍”。
“過去十幾年,如果沒有惠州市、惠陽區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伯恩不可能做到今天這個規模。”伯恩光學行政總裁施展芳說,“無論是土地、用工、用電、廠房等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另外,政府部門還設立了一些工作專班,經常過來走訪,了解企業需求,及時解決企業痛點、難點。”
過去3年,正是全力防控新冠病毒的關鍵時刻,惠陽送到廠區的服務讓施展芳印象深刻。“政府專班,一個星期七天一天24小時常駐在公司,和企業一塊制定措施來防疫。過去3年,伯恩高峰期有十幾萬員工,卻實現了零感染,這讓伯恩持續保持著生產力,這點對于企業以及客戶來說都至關重要。”
施展芳表示,正因為如此周到細致的服務,才給予了伯恩全面成長的空間,這也是伯恩這么堅定扎根惠陽的原因。“幾次增資擴產,伯恩都拒絕了很多其他地方的盛情邀請,繼續選擇布局惠陽。”
得益于惠州良好的營商環境,伯恩更加堅定扎根惠州、繼續投資惠陽的信心和決心,并加快了對新領域的布局,立下未來幾年實現千億產值的目標計劃。
近幾年,伯恩加強了產品在新領域上的運用,包括為AR、VR行業提供高品質、高精度的光學鏡頭和儀器;將現有玻璃加工技術與新材料組合,以滿足新一代汽車玻璃結構件的需求等。
早在2015年,伯恩光學便已先人一步在車載玻璃行業進行了布局。2022年,伯恩光學建成第一條車載智能化專線,同步啟動2—5期產線規劃。今年,伯恩光學永湖工廠車載智能化專線建成,為伯恩光學智能車載玻璃的規模化生產按下“確定鍵”,這將成為伯恩發展的新增長點。
隨著智能汽車市場崛起,其對汽車玻璃結構件需求也在增加。“過去,汽車對這類玻璃的需求大約是0.5片每輛,今年已經達到2.4片左右,未來,我們估計能達到5片左右,所以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施展芳介紹,伯恩在永湖車載項目上預計投資將達50億元,力爭未來五年內實現年收入50億元的目標。
下一步,伯恩將繼續緊隨新興行業的發展,加大新技術、新材料研發,積極探索金屬、藍寶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并在無人駕駛成像、光學雷達等精密儀器屏幕研發領域上繼續布局。
全流程幫扶
鉚足勁培育一批企業新星
除了伯恩,惠陽還有一批企業在本土成長,以自身的壯大顯現惠陽的營商環境和發展潛力,成為惠陽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2006年7月,勝宏科技落戶惠陽,2008年正式投產,產值為2300多萬元。近年來,這家惠陽土生土長的企業,通過不斷增資擴產,建成了集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為一體的智慧綠色生態工廠,從一家小公司崛起成為全球印制電路板(PCB)制造百強企業,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勝宏科技連續多年保持穩定高速增長,過去7年,公司年復合增長率達30%。2020年實現營收56億元,同比增長44.15%;2021年實現營收74.32億元,同比增長32.72%;2022年,勝宏科技全年實現營收78.85億元,同比增長6.09%;2023年正全力沖刺百億目標。
企業高速發展的背后,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關鍵要素之一。“在勝宏科技的發展歷程中,政府熱情周到的服務和親清的政商關系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濤說。
據介紹,僅2021年,勝宏科技就享受企業所得稅高新技術優惠減免稅額3933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扣除金額2.4億元。企業減輕了資金壓力,得以將更多資金投入研發創新,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發展主動權。
伯恩、勝宏等的成長故事讓人振奮。一家本土優質企業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持之以恒的服務滋養。惠陽近年來推出“企業倍增計劃”,持續釋放“創造一切條件幫助企業發展”信號,鉚足勁培育多一些企業新星。
惠陽在全區范圍內選取一批符合惠陽產業發展導向、具備較快增長速度和較大增長空間的企業納入“倍增計劃”,對企業實行空間載體、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全要素支撐,利用靈活高效的要素配置政策來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少獎勵以“百萬”計。
培育之下,近年來惠陽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2022年全區完成工業企業“小升規”202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1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25家,總量達684家;規上工業企業總量增至1145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增至210家,新登記市場主體1.86萬戶。古瑞瓦特、凱中精密、維爾科技等一批高成長性企業崛起。
位于惠陽平潭的古瑞瓦特惠州智慧產業園,2020年底正式建成并投產。2022年產值約27億元,增長幅度超過99%,幾乎實現產值翻一番。
按照計劃,古瑞瓦特將繼續在惠陽增資擴產,加大布局。古瑞瓦特在招股書中稱,古瑞瓦特在國內的制造業務主要由惠州第一工廠承擔,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廠占地10萬多平方米,年設計產能約為200萬臺。惠州第二工廠于2022年8月投產,建筑面積逾1.6萬平方米,年設計產能約為70萬臺儲能逆變器及40萬個電池包。后續將進行惠州第一工廠擴建,預計2024年竣工;惠州第三工廠的建設預期將于2023年竣工。
憑借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良好的區位交通、扎實的產業基礎等,惠陽吸引越來越多企業落戶和增資擴產,企業以實際行動傳達投資信心。數據顯示,今年惠陽已簽約6宗項目,投資總額138.5億元,項目宗數、投資總額均居全市各縣區第一。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助推惠陽成為投資“新洼地”
面對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惠陽要實現今年經濟發展目標面臨巨大挑戰。本土企業紛紛增資擴產的背后,是對營商環境投下信任票,也為經濟穩增長“打下強心針”。惠陽提出更多方法措施,多措并舉穩定經濟發展,力撐企業做大做強。
在2023年1—4月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惠陽區再提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主動擔當作為,優化部門協同,提升服務效率,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助推惠陽成為投資“新洼地”。
會上提出,要抓增量。強化項目投資,狠抓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加強工作對接,找準問題根源,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強化調度分析。同步抓好存量企業的培育發展壯大工作,利用好現有資源,緊抓項目建設進度,切實以項目促進投資,以投資促進增長。精準服務,推動惠企政策措施直達企業,千方百計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千方百計”落到實處,包括了重點項目VIP服務機制,區領導帶頭落實全權全責推進、全生命周期服務、全要素保障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機制等等。
“我們每一個重點項目都建立了微信群,每一步都會提前指導,有任何問題直接線上溝通。”惠陽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作人員說,惠陽重點項目VIP服務團隊主動跟項目方、企業方對接,通過行政審批部門提前介入,倒排審批流程表,并建立重點項目約請會商制度,及時解決各種問題,用行政審批“加速度”助推項目早建設、早投產、早產生效益。同時對已落戶的產業項目實行并聯審批,為各個項目提供引導、咨詢、代辦、協辦等全鏈條跟蹤靠前服務。
惠陽提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包括很全面,招商洽談、簽約落戶、項目供地、動工建設、竣工投產、企業成長、增資擴產都在周期內;服務也開展很深入,全方位保障用水、用電、用工、融資等生產要素。及時收集解決企業反饋的生產經營困難。協助牽線搭橋對接上下游產業鏈,降低供應鏈成本,促進產業聚集、抱團發展。鼓勵引導增資擴產等,提供扶持和優惠政策支持,優先保障用地需求,協調跟進廠房建設、設備采購等全流程工作都在服務范疇內。
如今,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掛點項目、企業現場開展走訪服務,每半月至少一次聽取各掛點項目推進情況、各掛點企業經營情況匯報,每月至少一次專題研究解決掛點項目、企業反饋問題,已經成為了惠陽區掛點領導的日常。
“惠陽有關部門在技術補貼、人才培訓、消防安全等方面給予大量幫助,將各項優惠政策告訴我們,指導我們進行申報。”廣東長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桂豐說,還有很多領導干部過來調研,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發展困難。感覺到惠陽企業的發展被放入惠陽整個經濟發展規劃當中,很暖心。
今年惠陽提出要力爭新增百億級企業1家、十億級企業5家、億元以上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30家,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300家。數字目標下對應的是一家家具體的企業,如何對應到點,服務到家,是為下一個新星企業養成計劃加一把火的關鍵。
在惠陽的1145家規上工業企業,潛力股不少,企業的發展壯大,機遇和準備缺一不可。良好的營商環境既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是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關鍵。惠陽提出全面梳理全區重點企業和規上企業,“一企一策”分類指導、扶持發展,幫助企業快速成長,拿出全套的政策、措施,全心全意服務企業,解決難題。
今年惠陽將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深入推動政務服務綜合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廣大企業家充分感受到立說立行的惠陽速度、干事創業的惠陽熱度、暖企惠企的惠陽溫度,全力打造親商愛企的制造業強區。
■鏈接
惠陽扶持企業發展
每年新增3000萬元區級財政預算
從落戶、建設、培育、壯大全流程扶持企業發展,包含降低企業建設成本、推動工業企業上規模、推動億元企業“倍增”、支持骨干企業提能增量、鼓勵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商貿企業發展壯大、加快培育經濟新業態等七個方面。惠陽近年來實施《惠陽區關于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并不斷結合實際修訂,出臺政策,每年新增3000萬元區級財政預算用于扶持企業發展。
惠陽在全區范圍內選取一批符合區域產業發展導向、具備較快增長速度和較大增長空間的企業納入“倍增計劃”,利用靈活高效的要素配置政策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力爭實現優質企業工業產值(主營業務收入)“三年翻一倍,五年翻兩倍”的目標。
到2025年,力爭全區工業總產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為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億元和電子信息產業2000億元的目標形成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