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調理脾胃虛寒 中醫名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象。
3、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
4、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5、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癥。
6、癥狀:脾虛則水谷精微無以傳輸運化,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從而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身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脹,大便溏瀉;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溫、氣短怯冷,婦女脾虛帶下;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脈細弱無力等一系列脾虛表現 番薯俗稱甘薯、山芋、紅薯。
7、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
8、《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
9、”《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
10、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11、 牛肉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
12、《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后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
13、”故凡久病脾虛、中氣下陷、氣短乏力、大便泄瀉、脾虛浮腫之人,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調料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14、 大棗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
15、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
16、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17、”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18、 健脾:可用山藥、白術、苡仁、土豆、白扁豆、紅薯等,只要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
19、用它們熬粥、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醒脾效果會更好。
20、 脾虛一般不會單一出現,或夾寒,或兼熱,或有氣滯之象等,所以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劑.要調理好脾虛,你需要請中醫為你辯證清楚后,用藥才會收全功,否則雖脾虛有所好轉,而其它癥隨之而起,得不償失.至于飲食上的調理:一般宜清淡易消化飲食;藥粥一般用山藥,薏苡仁,等為基質.并可長期服用.。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一篇:單招和高考的區別是什么_關于單招和高考的區別是什么-環球要聞
下一篇:最后一頁